为庆祝建校七十周年,外国语学院举办“鸿文”讲坛,邀请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师生开设引领型学术讲座。11月30日,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永峰教授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社会语言学三次变异理论浪潮与语言资源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院长张莉主持,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参加。
赵永峰,文学博士/博士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理论与应用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拇ㄍ夤锎笱Ъ瘟暧判闳瞬,研究生院院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重庆市外文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语言学、认知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政治话语分析和语言哲学。主持完成多项科研和教学项目,其中包括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Pragmatics and Society》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各类教学科研奖项近10项,其中2021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首先,赵永峰从语言随社会变化而发展的现状引入,强调语言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因此学生需要利用语言资源,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
其次,赵永峰详细介绍了三次变异理论和语言资源观。他以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建设、改革开放为例,说明语言作为一种资源参与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其具体作用体现在交际媒介、现实建构、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播。他表明,对西洋语言的大规模学习,客观上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也推动了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随后,赵永峰从实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工程的角度,突出了语言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的讲话就如何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逐一分析。
讲座尾声,他谈到在当前中国所处的国际话语语境中,学生必须科学地、充分地发挥和利用语言资源及其平台,从资源整合、课程设置等十大方面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讲座最后,张莉做讲座总结。她指出本次讲座宏观、微观相融,充分结合了外国语学院师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外国语学院学生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的责任与使命,使师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融入外语学习环境。
张婧 费天钰/文、图